王涛然 主任医师 论文
论文摘自《山东中医杂志》
舌针配合语言疗法治疗中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观察
王涛然 刘 群 赵丽侠 高 宇 赵百孝
(1.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北京100050; 2.北京市天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100050; 3.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北京100029)
[摘要] 目的:探讨舌针配合语言疗法治疗中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语言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舌针治疗,每次治疗时间40min,每周治疗5次。4周后以《汉语失语症检查法》为标准判定疗效。结果:两种方法均能提高患者的语言功能,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7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针配合语言疗法治疗中风运动性失语可有效提升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优于单纯语言康复治疗。
[关键词] 中风运动性失语;舌针;语言疗法
[中图分类号] R247.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0257-358X(2016)01-0036-02
中风常常引起不同程度的言语障碍,卒中后失语的发病率约为21%~38%,其中运动性失语是最常见的类型之一。运动性失语,又称表达性失语或 Broca 失语,以口语表达障碍为突出特点,患者听理解相对较好,呈非流利型口语,表现为语量少(每分钟讲话字数小于50个)、讲话费力,发音和语调障碍和找词困难等。目前,运用积极的语言康复,以及针灸治疗等方式,取得一定效果[2-3)。笔者运用舌针配合语言疗法治疗中风运动性失语30例,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及天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风运动性失语患者,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治疗组男 18 例,女 12例;年龄 38~70岁,59.2 岁。对照组男17例,女 13 例;年龄 41-70平均为 58.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线资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 2002 版《中药新药临研究指导原则》(4)
1.3、 西医诊断标准有影像学检查为单发病灶脑梗死患者,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的标准”。失语症参考北京医科大学高素荣等编制的《汉语失语检查法》6。
1.4 纳入标准 ① 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② 年龄35~70岁;③ 首次发病,病程不超过3个月;④ 病情稳定,意识清楚,无痴呆、精神障碍;⑤ 签署知情同意书。
1.5 排除标准 ① 不符合本研究的纳人标准;② 患有听力或视力障碍,影响量表评估;③ 中风前已有明显视力、语言及听觉障碍;④ 生命体征不稳定,有严重的心、脑、肾等器官并发症的患者。
2方法
2.1 对照组 以 Schuell 刺激疗法”进行语言康复训练,从听理解、读理解、说话、书写等,对患者的构音、文字表达进行治疗。选择在环境安静的语言治疗室,限制人员的出入,除纸、笔、卡片等训练用品,应尽量减少患者视野范围的不必要物品。每日的训练时间应根据患者具体状态决定。状态差时,应提前结束,状态良好时可适当延长训练时间,最初的训练时间应限制在30 min 以内。
2.2 治疗组 在语言康复训练后进行舌针治疗。选择上廉泉、金津、玉液、聚泉、海泉穴。针刺操作前进行常规消毒。金津、玉液或者聚泉、海泉每次取1组穴位,强刺激不留针。如患者不能自行将舌伸出的,施术者可用手垫纱布拉出舌体。针刺上廉泉时,患者取仰卧位,选用3寸毫针,以向舌根方呈45°~60°角,单手快速进针法进针斜刺1~1.5寸,针刺得气后行捻转泻法,针感以眼角微微湿润为度,然后将针退至浅层,留针20 min。每周5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4周后比较疗效。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选用秩和检验对等级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取α=0.05为检验水准。
3 疗效标准和治疗结果
3.1 观察指标 语言功能评定采用北京大学汉语失语症检查法评定患者的口语表达、听语理解、阅读、书写等方面语言功能变化。内容包括口语、听语理解、阅读、书写4个方面,共200分,分值越高说明语言功能越好。
3.2 疗效标准 治愈:治疗后总分≥190分;显效: 治疗前总分≥100 分,治疗后进步在10%以上;或治疗前总分<100分,治疗后进步在20%以上;有效:4项评分中有一方面以上达到显效条件;无效:评分无显著变化。
3.4 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两组疗效比(n=30) |
---|
组别 治愈(例) 显效(例) 有效(例) 无效(例) 总有效率(%) |
治疗组 4 18 5 3 90.0 |
对照组 1 14 8 7 76.7 |
与对照组比较△P<0.05
4 讨论
中风运动性失语患者由于有语言功能的缺失,使语言交流的能力下降,而进一步引起社交能力的低下,以及精神和情绪方面的改变。舌针配合语言疗法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避免因急躁情绪诱发再次加重。一方面,语言康复训练可以从口腔动作、诱导发音、听力理解、单词书写等方面,经过反复刺激重新建立患者的语言功能;另一方面,以中医理论及现代生物全息论指导针刺舌体上的一些特定穴位,廉泉穴是任脉、阴维脉交会穴,足少阴所“结”之处,主治舌根急缩,舌强不语;金津穴、玉液穴为经外奇穴,主治舌缓不收;聚泉穴、海泉穴主治舌肌麻痹,味觉减退。不仅可刺激到与舌有联系的经络,起到疏通经气、活血通络、醒脑益智、开窍启语之功效,而且使舌体得到气血濡养,增强舌的功能活动,有助于语言功能恢复[8]。
与此同时,本次研究发现除外诱发疾病的性质、病灶大小、病变部位、年龄、病程等已知因素外,中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还与患者的精神状态、意志品质、周围语言环境等密切相关。如何能够合理巧妙地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特别是能否减轻针刺舌体治疗的不适感,还需要进一步寻求改进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Pedersen P M,VinterK,Olsen T S. Aphasia after stroke:type,
severity and prognosis The Copenhagen aphasia study[J].Cer ebrovasc Disease,2004,17(1):35-43.
[2]赵百孝,孟宪坤,余明哲.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35例临床疗效
观察[J].中国针灸,1998(10):581.
[3] 王涛.中药联合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失语临床观察[J].中国
中医急症,2012,21(1):112.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
出版社,2002:346.
[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2(4):50-59.
[6]高素荣.失语症[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联合出版社,1993:137-280.
[7]李胜利.言语治疗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47-49.
[8]张红星,艾宙,中风病的中医治疗与康复指南[M].北京:中国
中医药出版社,1998:143.
[收稿日期]2015-02-26
[基金项目]北京市宣武区公共卫生服务科研项目(编号:201005002)
[作者简介]王涛然(1955-),男,北京人,主治医师,主要从事针灸推拿工作。E-mail:liuqun355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