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3)

第九单元  化湿药

细目一  概述

化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化湿药气味芳香,多含挥发油,一般作散剂服用疗效较好,如入汤剂宜后下,不宜久煎,以免降低疗效。本类药多辛温香燥,易于耗气伤阴,故阴虚、血虚及气虚者宜慎用。

细目二  具体药物

1.藿香

[性能1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化湿,止呕,解暑。

[应用](l)湿滞中焦。为芳香化湿浊要药。

(2)呕吐甲善治湿浊中阻之呕吐。

(2)暑湿或湿温初起。

2.佩兰

功效]化湿,解暑。

3.苍术

[性能]辛,苦,温。归 睥、胃、肝经。

[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散寒。

[应用](1)湿阻中焦证。对湿阻中焦证最宜。

(2)风湿痹证。

(3)风寒夹湿表证。此外,能明目,治夜盲症及眼目昏涩。

4.厚朴

[性能]苦、辛,溫。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效]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应用1(l)湿阻中焦,脘腹胀满。为消除胀满要药。

(2)食积气滞,腹胀便秘。

(3)痰饮喘咳。

(4)梅核气。

5..砂仁

[功效1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

[主治病证]湿阻中焦及脾胃气滞证;脾胃虚寒吐泻;气滞妊娠恶阻及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煎服,3 -6g。入汤剂宜后下。

6.白豆蔻

[功效1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主治病证1湿阻中焦及脾胃气滞证;呕吐。

[用法用量3 煎服,3 -6g。入汤剂宜后下。

第十单元  利水渗湿约

细目一  概述

利水渗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本类药物渗利,易耗伤津液,对阴虚津少、肾虚遗精遗尿者,宜慎用或忌用。有些药物有较强的通利作用,孕妇应慎用。

细目二利水消肿药

茯苓

[性能]甘、淡,平。归心、脾、肾经。I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应用](1)水肿。为利水消肿要药。

(2)痰饮。

(3)脾虚泄泻。

(4)心悸,失眠。

2.薏苡仁

[性能]甘、淡,凉。归脾、胃、肺经。

[功效1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

[应用1(1)水肿,、小便不利,脚气。

(2)脾虚泄泻。

(3)湿痹拘挛。

(4)肺痈,肠痈。

[用法]煎服。清利湿热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

3.猪苓

[功效 1利水渗湿。

[主治病证]水肿,小便不利,泄泻。

4.泽泻

[功效 1利水渗湿,泄热。

[主治病证]水肿,小便不利,泄泻;淋证,遗精。

细目三  利尿通淋药

1.车前子

[性能]甘,微寒。归肝、肾、肺、小肠经。

[功效]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明目,祛痰。

[应用1(l)淋证,水肿。(2)泄泻。

(3)  目赤肿痛,目暗昏花,翳障。

(4)痰热咳嗽。

[用法]煎服。宜龟煎。

2.滑石

[功效1利水通淋,清热解暑,收湿敛疮。

[主治病证]热淋,石淋,尿热涩痛;暑湿,湿温;湿疮,湿疹,痱子。

[用法]煎服,宜包煎。外用适量。

3.海金沙

[功效]利尿通淋,止痛。

[用法]煎服。宜包煎。

4.石韦

[功效1利尿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

5.萆麓

[功效1利湿去浊,祛风除痹。

细目四  利湿退黄药

1.茵陈

[性能]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

[功效]清利湿热,利胆退黄。

[应用3(1)黄疽。为治湿热黄疽要药。

(2)湿疮瘙痒。

2.金钱草

[性能]甘、咸,微寒。归肝、胆、肾、膀胱经。

[功效]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

[应用 (1)湿热黄疽。

(2)石淋、热淋三-善消结石。

(2)痈肿疗疮,毒蛇咬伤。

3.虎杖

[功效 1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化痰止咳,泻热通便。

[主治病证1湿热黄疽,淋浊,带下;水火烫伤,痈肿疮毒,毒蛇咬伤;经闭,癥瘕,跌打损伤;肺热咳嗽。此外,还有泻热通便的作用,可用于热结便秘。

第十一单元温里药

细目一概述温里药的使用注意事项::本类药物性多辛热燥烈,易耗阴助火,故天气炎热时或素体火旺者当减少用量:热伏于里,热深厥深,真热假寒证当禁用;凡实热证、阴虚火旺、津血亏虚者宜忌用;孕妇慎用。

细目二具

10 附子[性能1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应用3(1)亡阳证。为“网 阳救逆第一品药”o(2)阳虚证。肾、脾、心诸脏阳虚皆可用之。(3)寒痹证。善治寒痹痛。[用法用量]煎服,3 -15g,本品有毒,宜先煎 o.5“小时,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使用注意]孕妇及阴虚阳亢者忌用。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生品外用,内服须炮制。若内服过量,或炮制、煎煮方法不当,可引起中毒。

2.干姜

[性能]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

I功效]温中散寒,冋阳通脉,温肺化饮。

[应用](l)腹痛,呕吐,泄泻。为温暖中焦主药。

(2)亡阳证。

(3)寒饮喘咳。

3.肉桂

[性能]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

[功效]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引火归原。

[应用](l)阳痿,宫冷。为治命门火衰要药。

(2)腹痛,寒疝。

(3)腰痛,胸痹,阴疽,闭经,痛经。

(4)虚阳上浮。此外,久病体虚气血不足者。在补益气血方中加入少量本品,可鼓舞气血生长。

[用法用量]煎服,1 -4. 5g,宜后下或焗服;研末冲服,每次1-2g。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里有实热、血热妄行出血及孕妇忌用。畏赤石脂。

4.吴茱萸

[性能]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

[功效]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应用](1)寒凝疼痛寸为治肝寒气滞诸痛要药。

(2)胃寒呕吐。

(3)虚寒泄泻。

[用法用量1 煎服,1。5 -4.5g。外用适量。

5.小茴香

 散寒止痛,理气和胃。

[主治病证]寒疝腹痛,睾丸偏坠疼痛,少腹冷痛,痛经;中焦虚寒气滞证。

6.丁香

[功效1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使用注意]热证及阴虚内热者忌用。畏郁金。

7.高良姜

[功效]温巾止痛,温中止呕。

8.花椒

[功效 l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用法用量1 煎服,3 -6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第十二单元  理气药

细目一概述理气药的使用注意事项:本类药物性多辛温香燥,易耗气伤阴,故气阴不足者慎用。

细目二  具体药物

1.陈皮

[性能]辛、苦,温。归脾、肺经。

[功效1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应用](1)脾胃气滞证。

(2)呕吐、呃逆。

(3)湿痰、寒痰咳嗽。为治痰要药。

(4)胸痹。

2.青皮

[功效]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主治病证]肝郁气滞证;气滞脘腹疼痛;食积腹痛;癥瘕积聚,久疟痞块。

3.枳实

[性能1苦、辛、酸,温。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应用1(1)胃肠积滞,湿热泻痢。

(2)胸痹,结胸。

(3)气滞胸胁疼痛。

(4)产后腹痛。此外,尚可治脏器下垂病证。

4.木香

[功效]行气止痛,健睥消食。

[主治病证1脾胃气滞证;泻痢里急后重;腹痛胁痛,黄疸,疝气疼痛;胸痹,此外,本品醒脾开胃,在补益药中用之,可减轻补益药的腻胃和滞气之弊。

5.沉香

[功效]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

6.川楝子

[功效]行气止痛,杀虫。

[主治病证]肝郁化火诸痛证;虫积腹痛;头癣、秃疮。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不宜过量或持续服用,以免中毒。

7.乌药

[功效]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8.香附

[性能1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

[功效l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理气调中。

(l)肝郁气滞胁痛、腹痛。为疏肝解郁、行气止痛要药。

(2)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胀痛。为妇科调经要药。

(3)气滞腹痛o-9。

9.佛手

[功效]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

10.薤白

[性能]辛、苦、溫。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应用](1海痹心痛。为治胸痹之要药。

(2)脘腹痞满胀痛,泻痢里急后重。

11.柿蒂

[功效]降气止呃。

第十三单元  消食药

1.山楂[

性能]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

[功效]消食化积,行气散瘀。

[应用2(1)肉食积滞。为消化油腻肉食积滞要药。

(2)泻痢腹痛,疝气痛。(3)产后瘀阻腹痛、痛经。

2.神曲

[功效]消食和胃。

[主治病证]饮食积滞。丸剂中有金石药,加入本品可助消化。

3.麦芽

[功效 1消食健胃,回乳消胀,疏肝解郁。

[主治病证]米面 轉芋食滞;断乳,乳房胀痛;肝气郁滞或肝胃不和之胁痛、脘腹痛。[使用注意]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

4.莱菔子

[性能]辛、甘,平。归肺、脾、胃经。

[功效]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应用1(l)食积气滞。(2)咳喘痰多,胸闷食少。此外,古方中有生用研服涌吐风痰的记载。

[使用注意]本品辛散耗气,故气虚及无食积、痰滞者慎用。不宜与人参同用。

5.鸡内金

[性能]甘,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

[功效]消食健胃,涩精止遗。

[应用](l)饮食积滞,小儿疳积。广泛用于米面薯芋乳肉等各种食积证。

(2)肾虚遗精、遗尿。

(3)砂石淋证,胆结石。

[用法]煎服。研末服。研末服效果比煎剂好。

第十四单元   驱虫药

细目一概述

驱虫药的使用注意事项:本类药物对人体正气多有损伤,故要控制剂量,防止用量过大中毒或损伤正气;孕妇年老体弱者,更当慎用;驱虫药一般应在空腹时服用,使药物充分作用于虫体而保证疗效。对发热或腹痛剧烈者,暂时不宜驱虫,待症状缓解后,再行施用驱虫药物。

细目二  具体药物

1.使君子

[功效]杀虫消积。

[主治病证]蛔虫病,蛲虫病;小儿疳积。

[用法用量]煎服,9 -12g,捣碎;取仁炒香嚼服,6-9g。小儿每岁1-1-5粒,1日总虽不超过20粒。空腹服用,每日1次,连用3日。

[使用注意1大量服用能引起呃逆、眩晕、呕吐、腹泻等反应;若与热茶同服,亦能引起呃逆、腹泻,故服用时当忌饮茶。

2.苦楝皮

[功效 1杀虫,疗癣。

[用法用量1 煎服,干品4.5 -9g,鲜品15 -3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不宜过量或持久服用。有效成分难溶于水,需文火久煎。

3.槟榔[性能3苦、辛,温。归胃、大肠经。:,[功效]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b[应用](l)肠道寄生虫病。能杀绦虫、蛔虫、蛲虫、钩虫、,姜片虫等肠道寄生虫,并有泻下之功,有助于驱除虫体。对绦虫疗效最佳。(2)食积气滞,泻痢后重。(3)水肿,脚气肿痛,(4)疟疾,[用法用量]煎服,3 -10g。驱杀绦虫、姜片 虫 30 – 60g。‘生用力佳,妙用力缓,鲜者优于陈久者。[使用注意l脾虚便溏或气虚下陷者忌用;孕妇慎用。

共 1 页 1 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