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5)

第十九单元  安神药

细目一   概述

安神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矿石类安神药及有毒药物,只宜暂用,不可久服,中病即止。矿石类安神药,如作丸、散服,易伤脾胃,不宜长期服用,并须酌情配伍养胃健脾之品。入煎荊应打碎先煎、久煎。部分药物具有毒性,须慎用。

细目二  重镇安神药

1.朱砂

[功效]清心镇惊,安神解毒。

[用法用量1内服,只宜人丸、散服,每次o.1 -0. Sg;不宜入煎剂。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内服不可过量或持续服用。孕妇及肝肾功能不全者禁服。入药只宜生用,忌火煅。

2.磁石

[性能]咸,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平喘。

[应用](1)心神不宁,惊悸,失眠,癫痫。

(2)头晕目眩。

(3)耳鸣耳聋,视物昏花。

(4)肾虚气喘。

3.龙骨

[功效1 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

[主治病证]心神不宁,心悸失眠,惊痫癫狂;肝阳眩晕;滑脱诸证;湿疮痒疹,疮疡久溃不敛。

[用法用量]煎服,15 -30g,宜先煎。外用适量。镇静安神、平肝潜阳宜生用,收敛固涩宜煅用。

[使用注意1湿热积滞者不宜使用。

4.琥珀

[功效]镇惊安神,活血散瘀,利尿通淋。

[用法用量]研末冲服,或入丸、散,每次1.5 – 3g。外用适量。不入煎剂,忌火煅。

细目三   养心安神药

1.酸枣仁

[性能]甘、酸,平。归心、肝、胆经。

[功效]养心益肝,安神,敛汗,生津。

[应用](l)心悸失眠。(2)自汗、盗汗。此外,有收敛生津止渴,可用治伤津口渴咽干。

2.柏子仁

[功效]养心安神,润肠通便。

[主治病证]心悸失眠;肠燥便秘。还用治阴虚盗汗,小儿惊痫。

3.合欢皮

[功效]解郁安神,活血消肿。

4.远志

[功效 3宁心安神,祛痰开窍,消散痈肿。

[主治病证]失眠多梦,心悸怔忡,健忘;癲痫惊狂;咳嗽痰多;痈疽疮毒,乳房肿痛,喉痹。

第二十单元 平肝息风药

细目一概述

平肝息风药的使用注意事项:本类药物有性偏寒凉或性偏温燥之不同,故使用时当注意。若脾虚慢惊者,不宜用寒凉之品;阴虚血亏者,当忌温燥之品。

细目二  平抑肝阳药

1.石决明

[功效]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主治病证](1)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2)目赤,翳障,视物昏花。

[用法]煎服,应打碎先煎。平肝、清肝宜生用,外用点眼宜煅用、水飞。

2.珍珠母

[功效 3 平肝潜阳,清肝明日,镇惊安神。

3.牡蛎

[性能3咸,微寒。归肝、胆、肾经。

[功效 1重镇安神,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

[应用](1)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2)肝阳上亢,头晕日眩。

(3)痰核,瘰疬,瘿瘤,癥瘕积聚。

(4)滑脱诸证。此外,煅牡蛎有收敛制酸作用,可治胃痛泛酸。

[用法3 煎服,宜打碎先煎。外用适量。收敛固涩宜煅用,其他宜生用。

4.代赭石

[性能1苦,寒。归肝、心经。

[功效1 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应用](1)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2)呕吐,呃逆,噫气。为重镇降逆要药,尤善降上逆之胃气而具有止呕、止呃、止噫之效。(3)气逆喘息。

(4)血热吐衄,崩漏。

[用法]煎服,10 – 30g;宜打碎先煎。入丸、散,每次1-3g。外用适量。降逆、平肝宜生用,止血宜煅用。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因含微量砷,故不宜长期服用。

5.刺蒺藜

[功效

平肝疏肝,祛风明目。

细目三  息风止痉药

1.羚羊角

[性能]咸,寒。归肝、心经。

[功放]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应用](1)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为治疗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要药。

(2)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3)肝火上炎,日赤头痛。

(4)温热病壮热神昏,热毒发斑。比外,有解热、镇痛之效,可用于风湿热痹、肺热咳喘、百日咳等。[用法用量]煎服,1 -3g;宜单煎 2小时以上。磨汁或研粉服,每次o.3-o. 6g。

2.牛黄

[性能]苦、凉。归心、肝经。

[功效化痰开窍,凉肝息风,清热解毒。

[应用](1)热病神昏扩(2),小儿惊风,癫痫。

(3)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牙痛,痈疽疗毒。

[用法用量]人丸、散剂,每次o. 15 -0. 35g。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使用注意]非实热证不宜使用,孕妇慎用。

3.钩藤

[性能1甘,凉。归肝、心包经。

[功效]清热平肝,息风定惊。

[应用1(1)头痛,眩晕。

(2)肝风内动,惊痈抽搐。此外,能清热透邪,用于外感风热、头痛目赤及斑疹透发不畅之证。有凉肝止惊之效,治小儿惊啼、夜啼。

[用法用量]煎服,3 -12g,入煎剂宜后下。

4.天麻

[性能1甘,平。归肝经。

[功效1 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应用](1)肝风内动,惊痫抽搐。(2)眩晕,头痛。为治眩晕、头痛要药。

(3)肢体麻木,手足不遂,风湿痹痛。

5.地龙

[功效]清热息风,通络,平喘,利尿。

[主治病证1高热惊痫,癫狂;气虚血滞,半身不遂;痹证;肺热哮喘;小便不利,尿闭不通。

6.全蝎

[功效]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主治病证]痉挛抽搐;疮疡肿毒,瘰疬结核;风湿顽痹;顽固性偏正头痛。

[用法用量1 煎服,3 -6go研末吞服,每次o.6-1g。外用适量。,

7.蜈蚣

[功效]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用法用量]煎服,3 -5g。研末冲服,每次o.6-lg。外用适量。

8.僵蚕

功效1 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

[主治病证]惊痫抽搐;风中经络,口眼斜;风热头痛,目赤,咽痛,风疹瘙痒;痰核,瘰疬。

第二十一单元  开窍药

细目一概述

开窍药的使用注意事项:本类药物辛香走窜,,为救急、治标之品,且能耗伤正气,只宜暂服,不可久用;因本类药物辛香,其有效成分易于挥发,内服多不宜人煎剂,只入丸散、剂服用。

细目二  具体药物

1.麝香

[功效]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此痛,催生下胎。

[应用](1)闭证神昏。为醒神回苏要药,无论寒闭、热闭皆效。

(2)疮疡肿毒,瘰疬痰核,咽喉肿痛。

3)血瘀经闭,癥瘕,心腹暴痛,头痛,跌打损伤,风寒湿痹。

(4)难产,死胎,胞衣不下。

[用法用量]入丸、散,每次o. 03 –o。 lg。外用适量。不宜入煎剂。

[使用注意]孕妇禁用。

2.冰片

[功效]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主治病证]闭证神昏;目赤肿痛,喉痹口疮;疮疡肿痛,疮溃不敛,水火烫伤。

[用法用量1入丸、散,每次o. 15 –o. 3g。外用适量,研粉点敷患处。不宜入煎剂。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3.苏合香

[功效]开窍醒神,辟秽,止痛。

[用法用量]入丸、散,o。3 –lg。外用适縷。不入煎剂。

4.石菖蒲

[功效]开窍醒神,化湿和胃,宁神益志。

[主治病证]痰蒙清窍,神志昏迷;湿阻中焦,脘腹痞满,胀闷疼痛;噤口痢;健忘,失眠,耳鸣,耳聋。还可用于声音嘶哑、痈疽疮疡、风湿痹痛、跌打伤痛等证。

第二十二单

细目一概述补虚药的使用注意事项:补虚药原为虚证而设,凡身体健康,无虚弱表现者,不宜滥用,以免导致阴 阳平衡失调。实邪方盛,正气未虚者,以祛邪为要,亦不宜使用,以免“闭门留寇”。。补气药性多壅滞,易致中满,湿盛巾满者忌用。补阳药性多温燥,易助火伤阴,阴虚火旺者不宜使用。补血药多滋腻黏滞,妨碍运化,凡湿滞脾胃、脘腹胀满、食少便溏者慎用。:。补阴药多甘寒滋腻,凡脾胃虚弱、痰湿内阻、腹满便溏者不宜用,补虚药使用时应注意顾护脾胃,适当配伍健脾消食药,以促进运化,使补虚药能充分发挥作用,,补虚药若儒久服,宜作蜜丸、煎膏(膏滋)、片剂、口服液、颗粒剂或酒剂 等,以便保存和服用,若作汤剂,宜文火久煎,使药味尽出。个别挽救虚脱的补虚药,宜制成注射剂,以备急用。

细目二  补气药

1.人参

[性能]甘、微苦,微温。归肺、脾、心经。

[功效]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增智。

[应用](l)元气虚脱证。为拯危救脱的要药,适用于因大汗、大泻、大失血、大病、久病所致元气虚极欲脱,脉微欲绝的危重证候。

(2)肺、脾、心肾气虚证。为补肺、补脾的要药。

(3)热病气虚津伤口渴及消渴证。此外,与解表药、攻下药等祛邪药配伍,有扶正祛邪之效。

[用法用量]煎服,3 -9g;挽救虚脱可用1 5-3Ug。文火另煎分次对服。野山参研末吞服,每次2g,每日2次。

[使用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2.西洋参

I功效1.补气养阴,清热生津。

[用法用量]另煎对服,3 -6g。

[使用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3.党参

[功效1 补脾肺气,补血,生津。

[主治病证]脾肺气虚证;气血两虚证;气津两伤证。此外,可与解表药或攻里药同用,用于气虚外感及正虚邪实之证,以扶正祛邪。

4.太子参

[功效]补气健脾,生津润肺。

5.黄芪

[性能]甘,微温。归脾、肺经。

[功效]补气健脾,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消肿,托毒生肌。

[应用](l)脾气虚证。为补中益气要药。

(2)肺气虚证。

(3)气虚自汗。

(4)气血亏虚,疮疡难溃难腐,或溃久难敛。此外,尚有补气行滞、补气摄血、补气生津作用,用于因气虚所致的血虚出血、消渴、中风后遗症、痹痛麻木等病证。

6.白术

[性能]甘、苦,温。归脾、胃经。

[功效 1 健脾益气,燥湿利尿,止汗,安胎。

[应用3(1)脾气虚证。被前人誉为“补气健脾第一要药”。

(2)气虚自汗。

(3)脾虚胎动不安。

[使用注意]本品性偏温燥,热病伤津及阴虚燥渴者不宜用。

7.山药

[功效]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

[主治病证]脾虚证;肺虚证;肾虚证;消渴气阴两虚证。

8.白扁豆

[功效1 补脾和巾,化湿。

9.甘草

[性能]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功效]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应用](1)心气不足,脉结代,心动悸。

(2)脾气虚证。

(3)咳喘。

(4)脘腹、四肢挛急疼痛。

(5)热毒疮疡,咽喉肿痛,药食中毒。

(6)调和药性。

[使用注意1不宜与京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同用。大剂量久服可致水钠潴留,引起浮肿。

10.大枣

[功效]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11.蜂蜜

[功效]补中,润燥,止痛,解毒。

细目三  补阳药

10鹿茸[性能1甘、咸,温。归肾、肝经。[功效]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应用1(1)肾阳虚衰,精血不足证。为温肾壮阳、补督脉、益精血的要药。,(2)肾虚骨弱,腰膝无力或小儿五迟。:(3)妇女冲任虚寒,崩漏带下。(4)疮疡久溃不敛,阴疽疮肿内陷不起。[用法用量1 1 -2g,研末吞服;或入丸、散。[使用注意]服用本品宜从/卜量开始,缓缓增加,不可骤用大量,以免阳升风动,头晕日赤,或伤阴动血。凡发热者均当忌服。

2.淫羊藿[功效]补肾壮阳,祛风除湿。[主治病证]肾阳虚衰,阳痿尿频,腰膝无力;风寒湿痹,肢体麻木。3,巴戟天[功效]补肾助阳,祛风除湿。。[主治病证]阳痿不举,宫冷不孕,小便频数;风湿腰膝疼痛,肾虚腰膝酸软。4.杜仲[性能]甘,,温。归肝、肾经。[功效]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应用](l)肾虚腰痛及各种腰痛。善治肾虚腰痛Q(2)胎动不安,习惯性堕胎n5。续断[性能1苦、辛,微温。归肝、肾经。[功效]补益肝肾,强筋健骨,止血安胎,疗伤续折。[应用1(1)阳痿不举,遗精遗尿。(2)腰膝酸痛,寒湿痹痛。(3)崩漏下血,,胎动不安。(4)跌打损伤,筋伤骨折。

6.肉苁蓉[功效]补肾助阳,润肠通便Q7.补骨脂[功效]补肾壮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纳气平喘。[主治病证]肾虚阳痿,腰膝冷痛;肾虚滑精、遗尿、尿频;脾肾阳 虚,五更泄泻;肾不纳气,虚寒喘咳。8.益智仁[功效]暖肾固精缩尿,温脾开胃摄唾。9.菟丝子[性能]辛、甘,平。归肾、肝、脾经。[功效]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止泻,安胎。[应用](1)肾虚腰痛,阳痿遗精,尿频,宫冷不孕。,(2)肝肾不足,  目暗不明。(3)脾肾阳虚,便溏泄泻。(4)肾虚胎动不安。细目四补血药1.当归[性能1甘、:辛,温。归肝、心、脾经。[功效]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应用1(1)血虚诸证oo为补血之圣药。,(2)血虚血瘀,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为妇科补血调经要药。(3)虚寒性腹痛,跌打损伤,痈疽疮疡,风寒痹痛。为活血行气要药。(4)血虚肠燥便秘。2.熟地黄[性能]甘,微温口归肝、、肾经。,[功效]补血养阴,填精益髓。[应用](1)血虚诸证。为养血补虚之要药。(2)肝肾阴虚诸证。为补肾阴之要药。3.白芍[性能1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功效l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应用3(1)肝血亏虚,月经不调‘。(2)肝脾不和,胸胁脘腹疼痛,四肢挛急疼痛。(3)肝阳上亢,头痛眩晕。此外,配桂枝同用,可调和营卫。[使用注意]阳衰虚寒之证不宜用。反藜芦。

4‘阿胶[性能]甘,  平。,归肺、肝、肾经。[功效 1 补血。滋阴,润肺,止血。[应用](1)血虚诸证。为补血要药。尤善治出血而致血虚者。,(2)出血证。为止血要药。(3)肺阴虚燥咳。(4)热病伤阴,心烦失眠,阴虚风动,手足瘛疯。[用法]5 -5g,人汤剂宜烊化冲服。

5.何首乌

[性能]制首乌甘、涩,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制用:补益精血,固肾乌须。生用:解毒,截疟,润肠通便。

[应用1(1)精血亏虚,头晕眼花,须发早白,腰膝酸软。

(2)久疟,痈疽,瘰疬,肠燥便秘。

细目五   补阴药

1.北沙参

[性能]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1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应用1(l)肺阴虚证。

(2)胃阴虚证。

2.百合

[功效 1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主治病证]阴虚燥咳,劳嗽咯血;阴虚有热之失眠心悸及百合病心肺阴虚内热证。

3.麦冬

[性能3甘、微苦,微寒。归胃、肺、心经。

[功效]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

(1)胃阴虚证。

(2)肺阴虚证。

(3)心阴虚证。

4.天冬

[功效 1养阴润燥,清肺生津。

[主治病证]肺阴虚证;肾阴虚证;热病伤津之食欲不振、口渴以及肠燥便秘。

5.石斛

[功效]益胃生津,滋阴清热。

[主治病证]胃阴虚证,热病伤津证;肾阴虚证6

6.玉竹

[功效]养阴润燥。生津止渴。

[主治病证]肺阴虚证;胃阴虚证;热伤心阴,烦热多汗,惊悸。

7.黄精

[功效 1 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

8.枸杞子

[功效]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主治病证]肝肾阴虚及早衰证。

9.女贞子

[功效]滋补肝肾,乌须明目。

10.龟甲

[性能1甘,寒。归肾、肝、心经。

[功效]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养血补心。

[应用1(1)阴虚阳亢,阴虚内热,虚风内动。

(2)肾虚骨痿,囟门不合。

(3)阴虚血亏,惊悸,失眠,健忘。此外,能止血,用于阴虚血热、冲任不固之崩漏、月经过多。

[用法1 煎服,9 – 24g,宜先煎厶本品经砂炒醋淬后,更易煎出有效成分,并除腥气,便于制剂。

11.鳖甲

[性能]甘、咸,寒。归肝、肾经。

[功效]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

[应用1(1)肝肾阴虚证。

(2)癁瘕积聚。

[用法]煎服,9 – 24g,宜先煎。本品经砂炒醋淬后,有效成分更易煎出,并可除腥气,易于粉碎,方便制剂。

第二二十三三单 收涩药

细目一概述收涩药的使角注意事项:本类药物性涩收敛,故凡表邪未解,湿热内蕴所致的泻痢、帝卜、血热出血,以及余热未清者,均不宜用,误用有“闭门留寇”之弊。假某些收敛药除收涩作用之外,兼有清湿热、解毒等功效,又当分别对待。

细目二  固表止汗药

麻黄根[功效]固表止汗。2.浮小,麦[功效]固表止汗,益气,除热。

细目三  敛肺涩肠药

1.五味子

[性能1 酸、甘,温。归肺、心、肾经。

[功效]收敛同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应用](1)久咳虚喘。为治疗久咳虚喘之要药。

(2)自汗,盗汗。

(3)遗精、滑精。

(4)久泻不止。

(5)津伤口渴,消渴。

(6)心悸,失眠,多梦。

2.乌梅

[性能]欲、涩,平。归肝、脾、肺、大肠经。

[功效 1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安蛔止痛,生津止渴。

[应用](l)肺虚久咳。

(2)久泻,久痢。

(3)蛔厥腹痛,呕吐。

(4)虚热消渴。此外,炒炭后,能同冲止漏,用于崩漏不止,便血;外敷能消疮毒,并治胬肉外突、头疮等。

3.诃子

[功效]涩肠止泻,敛肺止咳,利咽开音。

[主治病证]久泻,,久痢;久咳,失音。[用法]煎服。涩肠止癜用,敛肺清热、利咽开音宜生用。

4.肉豆蔻

[功效]涩肠止泻,温中行气。

[主治病证]虚泻,冷痢;胃寒胀痛,食少呕吐。

5.赤石脂

[功效]涩肠止泻,收敛止血,敛疮生肌。

细目四  固精缩尿止带药

1.山茱萸

[性能酸、涩,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补益肝肾,收敛固涩。

[应用](l)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阳痿。为平补阴 阳要药。

(2)遗精滑精,遗尿尿频。为固精止遗要药。

(3)崩漏,月经过多。

(4)大汗不止,体虚欲脱。为防止元气虚脱之要药。此外,亦治消渴。

2.桑螵蛸

[功效固精缩尿,补肾助阳。

l[主治病证1 遗精滑精,遗尿尿频,白浊;肾虚阳痿。

3.金樱子

[功效]固精缩尿止带,涩肠止泻。

4.海螵蛸

[功效]固精止带,收敛止血,制酸止痛,收湿敛疮。

[主治病证]遗精,带下;崩漏,吐血,便血,外伤出血;胃痛吐酸;湿疮,湿疹,溃疡不敛。

5.莲子

[功效]益肾同精,补脾止泻,止带,养心安神。

[主治病证]遗精滑精;带下;脾虚泄泻;心悸,失眠。

6.芡实

[功效]益肾固精,健脾止泻,除湿止带。

[主治病证]遗精滑精;脾虚久泻;带下。7.椿皮[功效]清热燥湿,收敛止带,止泻,止血。

第二十四单元  攻毒杀虫止痒药

细目一    概述

攻毒杀虫止痒药的使用注意事项:本类药物多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无论外用内服,均应严格掌握剂量用法。不宜过量或持续使用,以防发生毒副反应。制剂时应严格遵守炮制和制剂法度,以减低毒性而确保用药安全。内服宜制成丸、散应用。

细目二  具体药物

1.硫黄

[功效1外用解毒杀虫止痒,内服补火助阳通便。

2.蛇床子

[功效1杀虫止痒,燥湿祛风,温肾壮阳。

 

共 1 页 1 条数据